今天是

热门搜索:办事指南政策法规海洋科企行业资讯

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1家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技术”项目,依托“海洋地质四号”船在我国南海海域完成了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深拖高分辨率多道地震系统和近海底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装置设备的验收海试,并成功在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目标区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多项成果。

一是突破深水震源的关键技术,实现了近海底拖曳式高分辨多道地震探测。在验收海试和示范应用中,深拖高分辨率多道地震系统的最大拖曳深度超过2000米,累计水下拖曳距离达344千米,获取了清晰的海底浅表层地震剖面,地层穿透深度超过400米,地层分辨率优于1米。近海底拖曳式高分辨多道地震探测通过减小震源和接收缆与探测目标地层的距离,提高了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探测深度,其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远高于常规水面拖曳多道地震,更为精细地刻画了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赋存特征,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高精度探测和对矿体的精细描述。

二是突破地球化学测量响应时间的关键技术,实现了近海底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在验收海试和示范应用中,近海底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装置最大工作深度超过2000米,完成水合物重点区50.98千米走航观测,获得了溶解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浓度的空间分布,发现了7处底水溶解甲烷浓度高异常地段。与国际同类设备的比测结果,项目自主研发设备在响应时间、检测精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项目海试验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近海底拖曳式高分辨多道地震探测和近海底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装置的关键技术国产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推动了深海地质地貌和海底物理化学研究。项目的示范应用,培养了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深海装备研发和应用团队,构建了从系统研发到海试多部门协作创新、联合攻关、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研发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