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近年来,烟台市把发展海水淡化作为解决我市工业、城乡生活和高效农业缺水的重要途径,组织实施“海上调水”工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发展现状和优势
全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处在稳步上升阶段,规划体系日渐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正在积极推进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全市已建成海水淡化能力约8.4万吨/日,居全省第2位。
顶层设计逐渐完善,产业环境不断优化。明确将“海上调水”工程纳入《烟台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的攻坚方案》。经积极争取,我市16个海水淡化项目列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发展重点,是全省重点项目最多的城市。实施政策组合包,将海水淡化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全市水资源利用整体规划等文件。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布局初具规模。全市已建成运营的海水淡化项目26个,其中,龙口南山、海阳核电一期、莱州华电一期、二期、八角热电等大型工业园区海水淡化项目5个,建设规模共7.45万吨/日;长岛及崆峒岛等海岛海水淡化项目15个,建设规模共9385吨/日,小型工厂自用海水淡化项目2个,建设规模214吨/日。
装备制造加快发展,产业链条趋于完整。积极实施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研发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等关键部件、核心部件,海水淡化装备企业核心技术国产化程度显著提高。海阳核电海水淡化“水热同产同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次实现了水、热同步产出与供给,供能面积1万㎡,每日可供饮用水120吨。金正环保、招金膜天等海淡装备制造企业在海水淡化技术、设备生产等方面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DTRO(碟管式反渗透)膜组件全自动化生产线国际领先,上半年生产膜柱1666支;招金膜天股份有限公司膜生产规格和品种居国内首位,拥有国内最大分离膜研发和生产基地,上半年销售收入达1.49亿元。
发展思路与打算
加快实施“海上调水”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实施海水淡化水工业替代、城市生活用水补充和海岛淡水自给三大工程,不断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体系。
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创新示范工程。抓好重点项目,有序推动万华、裕龙岛、龙口深井势能等重点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开展跨区域长距离供热、供水创新示范工程研究。
强化全产业链打造,提升装备制造国产化水平。规划建设莱山、招远两大海水淡化装备产业园,以金正环保、招金膜天等企业为依托,推进核心材料装备国产化,提高本地企业市场竞争力,打造烟台海水淡化装备及其配套产品研发制造产业链。